邱德厚——敢于有梦 善于圆梦

说到“彩艳”公司,大家都会想到他们的“掌门人”——邱德厚。今天我们就走近这位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,分享一下他在人生旅途上追梦、圆梦的故事。

专家的成长总是离不开梦想,作为中国恢复高考后的首批老三届大学生——邱德厚也不例外。

邱德厚:“因为当时学数理化的时候,很多都用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那些公式、定律。所以那时的第一梦想就是做科学家。”

1983年,刚从化学专业毕业的邱德厚,考进了彩艳公司的前身新会县磷肥厂。邱德厚回忆说,磷肥厂是新会当时最差的企业,而吸引他的是该厂即将上马的钙塑项目。但由于钙塑项目抢手,本来是进厂当技术员的邱德厚,最终只是被分配到其他车间,负责倒矿渣。而当时磷肥厂煅烧后的矿渣是用斗车运到水塘处理的,温度超高的矿渣入水时会蒸发很多尘,令当时整个厂区包括对面马路都是尘土飞扬,所以很多人都不愿做这个工种。邱德厚上岗后,并没如其他工友一般灰心丧气,而是积极寻找改善方法。

邱德厚:“为什么会冒出这样大量蒸气?是因为矿渣温度太高,我尝试把矿渣倒在渣塘边,让风吹冷矿渣后,再倒入渣塘,这样就不会产生烟尘。这小小的改进,效果很好,我自己也不这么脏,周围也干净很多。当时车间主任知道了,他说:大学生倒矿渣都聪明过人的。于是他调我到转化岗位,转化岗位是硫酸车间最核心的部分。”

当时厂内的硫酸转化率偏低,由于尾气污染产生酸雨,一度让厂区周边的农田失收。邱德厚担任技工后,设法调整了当时的转化工艺,一下子就令转化率大大提高,产量上升了,成本降低了,硫酸车间当年就成为全厂效益最好的车间。技术升级、生产力提升,令邱德厚相当振奋,更坚持不断挑战生产技术难题。他提出的熔体剪切分散理论,就令中国成功研制出属于自己的化纤着色母粒,一举打破国内色母依赖进口的局面。根据该理论改良的工艺流程比国外的技术大大优化,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,“彩艳”化纤着色母粒一度在国内占有70%以上的市场份额,直接促进本国化纤纺织产业的大发展。

邱德厚:“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0多年了,但是(我们)一直还是处于半垄断状态,我们的竞争对手到目前为止还没看得透。”而近年由邱德厚主持研发的芳纶高性能纤维,再次为国家填补空白,顺利打破国内芳纶市场长期被美国杜邦和日本帝人组成的杜邦-帝人芳纶联盟独家垄断的局面,新技术同时还促进了我国航空航天等国防军工事业的发展。

这些年,邱德厚不仅是企业的技术攻关尖兵,同时成为了企业的“掌门人”。而他的创新领域也从生产车间扩展到整个企业的管理。新会磷肥厂在他的带领下,成为新会首批改制的国企。他先后提出的企业生命周期螺旋进化学说、企业资本、人才、机制三要素学说、企业分工管理成长学说,相继运用在企业管理当中,通过技术创新、管理创新和经营创新,使“彩艳公司”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企业成长为全国同行的龙头。而彩艳这家国家级重点火炬项目高新技术企业,在在邱德厚这个“掌门人”的推动下,除了盘活自身,近年还成功改制及盘活了近50家国有、集体企业。

邱德厚这个名字成为了国有、集体企业成功改制及盘活的一个信心标志。

邱德厚如今已经是一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学科的复合专家,他说人生要敢于有梦想,但更加重要的是善于去圆梦。圆梦除了要有知识、有智慧,还要有坚持。

邱德厚:“除了要有智力之外,还要有勤力,有毅力,有定力。其实我自己一直持着这样的理念做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