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ver_image

广东彩艳股份有限公司:“逐梦”六十余载不忘“家乡情”

江门日报 江门市侨商总会
2022年04月15日 08:33

广东彩艳股份有限公司:

“逐梦”六十余载不忘“家乡情”


图片

(图|企业网站)


江门日报记者 朱磊磊

作为一家有60多年历史的“老字号”侨资企业,广东彩艳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彩艳”)一直对祖国、家乡抱有浓厚的情怀。长期以来,彩艳在完善自身发展的同时,时刻谨记“饮水思源”,热心参与公益活动,在家乡建设、精准扶贫、捐资助学、弱势群体帮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力量。



破茧蝶变

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

走进彩艳的荣誉室,各类奖牌、奖状琳琅满目: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、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、广东省首批高新技术企业、广东省优秀民营企业……这些荣誉记录着彩艳60多年的奋斗脚步。

“彩艳原来是一家国企,1992年,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,公司第一次转制,企业也更名为‘广东新会彩艳纤维母粒股份有限公司’。1997年,企业彻底转制为民营企业,并于1999年引入港资,更名为‘广东彩艳股份有限公司’。”该公司主席邱德厚介绍,彩艳前身是一家污染较为严重的磷肥厂,后转而生产环保产品——色母粒,从此乘上了发展的“高速快车”,因此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。

色母粒的研发成功,奠定了彩艳在行业内的龙头地位。据了解,目前彩艳拥有六大系列数以万计的色母粒配方,产品广泛应用在化纤纺织、感光材料、薄膜制品及包装等行业。此外,因为对技术提升孜孜不倦的追求,彩艳的色母粒除了在国内化纤市场广为人知外,在国外也深受欢迎,产品出口到欧洲、美洲、中东、北非、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
多年以来,彩艳坚持以科技为先导、以超前和创新为经营理念,不断研制开发新原料、新工艺和新产品,坚持走多元化科技道路,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科研、开发、生产和营销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,先后研发出10多项填补国内技术空白的新产品,多项产品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,并承担国家重点战略材料的研发任务。


1

回馈桑梓

热心家乡公益事业

    “落其实者思其树,饮其流者怀其源。”在书写光荣与梦想的过程中,彩艳见证了江门日新月异的发展,也收获了自身的成长与蜕变。深耕江门逾六十载,彩艳一直将江门这片热土作为重点发展区域,不仅支持家乡经济建设,还热心家乡公益事业。

    家乡要发展,需要产业支撑。近年来,彩艳紧扣城市发展脉搏,策划打造了新会的“地标性”建筑——新会古典家具城,还相继建立了南昌汽车城、荷塘灯饰城、新会食品城等大项目,此外,新会最早的侨资企业——新会大有酱园食品有限公司也同样归属于彩艳旗下,为家乡产业发展提供了不少活力。

    为消防站购买消防车、向医院捐赠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、在特殊学校修建运动场、设立“新会区慈善会彩艳慈善基金”……近年来,彩艳一直坚持回报社会,并将慈善公益目光投放到扶贫助困、医疗卫生、文化教育、乡村振兴等领域。据不完全统计,最近几年,彩艳已捐赠了1500万元。

    “作为一个地方侨资企业,我们要自觉担负起‘建设家乡,回报社会’的责任,在发展好自身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为家乡做一些事情。”邱德厚表示,未来彩艳将持续关注家乡发展,积极践行社会责任,用务实的行动回馈社会。


1

以“侨”为“桥”

助力家乡经济建设

“彩艳是江门经济发展的见证者、参与者,也是受益者。”回顾彩艳从1958年到现在的发展历程,邱德厚感慨万千,“我见证了彩艳成长壮大的轨迹,这个过程中除了国家政策的扶持、自身的不懈努力外,还少不了海外华侨的帮助”。

邱德厚介绍,芳纶纤维最初由美国杜邦公司开发并率先实现产业化,之后多年该公司一直凭借技术垄断市场。彩艳经过多年研究,成功攻克了关键技术,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,也打破了美国杜邦公司在这一领域的垄断。“在价格处于劣势的情况下,一位在美华侨为我们出谋划策,帮助我们顺利打开了销售市场。”邱德厚说。

在邱德厚看来,彩艳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不少华侨华人的帮助,如今他们也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。“侨资企业既有丰富的海外资源,又熟悉国内市场,不仅能为家乡建设带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,还能以‘侨’为‘桥’,为江门与国外市场建立起沟通渠道。”邱德厚认为,作为侨资企业,彩艳目前正积极对外宣传江门的营商环境和优惠政策,并通过自身平台把优秀的项目和高层次人才吸引到江门,助力家乡经济建设。



(文章来源:江门日报 侨情版面)




宗旨

凝聚僑商,聯繫政府,回饋社會公益

图片
图片


微信公众号:jmocef2006




汇侨·风范 · 目录
上一篇江门市侨商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渌芹:“江门是我的第二故乡”下一篇黄柏仁:跟江门一起成长,对江门充满信心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江门市侨商总会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